公司地址:北京蓝狮在线农产品有限公司
电话:18836426859
传真:400-226-4288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iyeclub.com/
初夏时节,荆楚大地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一片繁忙,不论是乡间菇棚还是企业厂房,都活跃着湖北省院士专家服务农业发展“515行动”食用菌团队的身影。他们为菇农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帮扶,以科技创新引领当地食用菌产业链蝶变升级。
“我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湖北是全国食用菌产业大省、香菇产业强省和出口创汇强省,其产业发展离不开政产学研紧密协作。”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副主任胡正梅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湖北基本形成了香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等3大优势产区,全省种植食用菌达25个品种,产品出口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湖北食用菌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国家体系专家+省级技术推广团队+地方主管部门+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其中牵线搭桥的便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各方携手共同推动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固底色、强特色、增绿色、提亮色。
“在随县,食用菌企业‘遍地开花’,农家小院菇棚随处可见,这里早已形成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当前,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三里岗镇食用菌新品种繁育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永香介绍,小香菇撬动了大产业,随县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香菇出口基地,2022年出口额超6亿美元。
走进随县香菇博览馆,展墙上的一段文字格外醒目:华中农业大学让科学之花在菇乡绽放。
这背后是一个科技助农的故事。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试种椴木香菇成功,点燃了香菇产业的“星星之火”,此后,其弟子吕作舟教授、边银丙教授三代“华农人”与随县开展了长达40余年的产学研合作。
菌种是食用菌的“芯片”。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不间断地与各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选育了一批又一批优良品种,并培养了300余名硕士、博士,为湖北及全国食用菌产业培训各类核心专业人才近2万人。该研究所被“蘑菇院士”李玉教授评价为“我国食用菌界的黄埔军校”。
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骥介绍,近年来,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出“久香秋7”“秋香607”等香菇新品种,实现了随州地方自育品种品牌“零的突破”。
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菇农正抢抓时令打整菇棚,迎接羊肚菌破土而出。看着这忙碌景象,远安菌香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宗斌欣喜地说:“得益于专家们培训推广的‘一网两棚三膜’设施栽培新模式和稻-菌周年栽培防控连作障碍技术,我的‘羊宝宝’丰收在望!”
种植模式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515行动”食用菌团队首席技术专家边银丙教授团队等提出的“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香菇轻简化生产方式在各主产区推广发展,联合企业开发并集成食用菌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推动各食用菌产区进入设施化智能化养菌采菇时代,提升了食用菌加工产品附加值,降低了因环境条件剧变所带来的风险。
在随州菇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间加工成型的养菌方舱停在厂房里,技术人员正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这个方舱可以实现自动控温控湿控光,为香菇量身打造最优生长环境。”企业负责人李逵介绍,这两间方舱已被地方政府采购,用于“方舱出菇”新模式示范推广。
病害是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头号“大敌”。边银丙教授团队针对香菇菌棒腐烂、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重要问题,研发了香菇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完善了平菇黄斑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开展了羊肚菌病害调查,用科技力量呵护食用菌健康生长。
在科技支撑下,湖北随县、远安县等地的“中国香菇之乡”称号愈发响亮,“随州香菇”“房县小花菇”等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发展食用菌产业,仅靠一方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部打通。”深耕食用菌产业多年,年过六旬的边银丙教授深知产业壮大不易,身体力行地奔走于食用菌全产业链。最近他正在湖北襄阳宜城市,组织政企携手筹备中国汉江菌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2024第八届全国羊肚菌大会,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湖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515行动”食用菌专家团队与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一道,联合随州、十堰、荆门、钟祥、宜昌等香菇主产区地方政府建立香菇产业技术核心示范基地,推进食用菌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和示范生产。推广香菇菌渣利用技术蓝狮在线注册开户,将香菇菌渣与稻草等农作物秸秆混合,用于栽培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农林废弃有机物利用率,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华中农业大学与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随州香菇学院,培养食用菌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龙头企业要有培育原创新品种、率先应用新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的追求和担当,助力加快形成‘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基地生产、优质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体系新格局。”边银丙教授在远安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说。